石牌堂50週年堂慶特刊(2013年)節錄--感言 (文/張芝淑姊妹)

六年前當我剛來到台灣,我首先要做的是去移民署登 記居留證,並尋找一個新的教堂。就如同剛結婚時,我們  夫婦先要前往住處附近的辦公室登記,並尋找附近的大教堂辦理註冊時的心情一樣,面對新的教堂生活,有些興奮也有些緊張,所不同的是:因為台灣對我而言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因此心情上更有些忐忑不安。

因為住家的緣故,我們加入了石牌天主堂這個大家庭。石牌教堂的弟兄姊妹們熱情的接近我們,並主動的詢問我們需要幫忙的地方或是提醒我們要注意之處,這些交流紓緩了我們初來乍到時的恐懼,使我們可以很快地適應這個陌生的地方,現在我甚至覺得和住在韓國沒什麼大不同。

台灣的天主教會和韓國的天主教會有哪些差異呢?我覺得也許是因為石牌教堂的教友人數不太多,大家容易熟識,彼此的態度是開放而友好的,甚至與神父也都很親近,就像一個大家庭,氣氛融洽。在韓國反而是有太多的教友,所以教友之間或神父與教友之間,無法熟識或是有段距離存在。

另一件較大的差異是:婦女在教會中的地位。在台灣的教堂裡,男  教友和女教友平等地參與並負責許多教會的職責,以聖體委員的例子來說,在韓國除了修女以外女性教友是不能參與的。在男性和女性的平等方面,台灣的教會是相當不錯的。另外,韓國堂區的組織和石牌堂區的情況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韓國,各堂區的總區域長就相當於台灣教會的傳協會主席。每一個教區所屬的教友,以家庭為單位,約10戶組成一班,有班長一人,通常是7-8個班會成為一區,每個區都有一個區長。

各班員要參加每月一次的小共同體會議,一起祈禱,發表意見和各種建議,並且參與每個教區許多事務。堂區主任司鐸也會參加每月的小共同體 sogongdongche 會 議。所以是班員把意見傳達給班長,由各班長匯整給區長,各區長再傳達給高層,然後做出決定。同樣,教區的若干決定也是由同樣方法獲得通過。其結果是,有效的讓全體教友參與教區的公共事務。在石牌堂一切大小事務均由傳協會打理,台灣的教會組織鬆散這點是我認為較不足的部分。

就算有幾個不同點,讓人較不習慣的事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愛天主和愛人,視每一位教友為弟兄姊妹的心意,不論韓國或台灣,都是一樣的。我身為一個韓國人在台灣參加台灣教會的人,如果說台灣教會有很好的發展和福祉,我想也是我自己有了好的發展和福祉。

為了感謝讓我們家庭感到溫暖並熱情的幫助我們的台灣教會,並讓我們成為他們的家人,我的家人會一直為大家祈禱的,並祈求天主聖神帶領我和我的家人及石牌天主堂。在韓國,寶寶出生的那一刻就是一歲了。用韓國歲數去算,我今年 50 歲了,我覺得我現在是一個真正的「成人」。在 50 歲之前,我以為只要在社會上找個工作,認真負責自己被交代的事情並且努力往前看就可以了,但現在知道,在前面的人,要幫助後面的人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孔子有云:五十而知天命。

為了今年五十多歲的我,也為了今年50歲的石牌天主堂。我要更努力地了解並實行神的旨意,祈禱能夠向前發展。

 

彌撒時間表 
平日彌撒 週一至週六 早上 7:00
主日彌撒 週日 上午 8:30
晚上 7:30
青年彌撒 (每月第三週日) 晚上 7:30
西班牙語 主日彌撒 上午 11:30
聖心彌撒 (每月第一週週五) 晚上 8:00
明供聖體 (每月第一週週五) 下午3:00-8:00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