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西元 1964 年石牌天主堂落成啟用,正是 這一年我進入陽明山中國文化學院,同時加入了學校裡的天主教同學會,曾任第二屆會長。我於 1949 年由四川隨父母遷台定居屏東縣東港鎮,在東港天主堂隨母領洗入教,研究所畢業,任職台北,定居北投石牌,於是石牌聖體堂成了我的新本堂,當時滿濟世神父是繼白永恩神父於 1967 年到任後的第二位本堂主任。
東港天主堂的德籍道明會林德明神父是我少年時期的本堂司鐸,陽明山山仔后天主堂主徒會翟德馨神父是我青年時期的本堂司鐸,石牌天主堂遣使會滿神父則是我踏入社會的本堂司鐸,我及家人各種重要的人生旅程,都由神父主持,家父的告別式,我與丁瑾瑜的婚配聖事,女兒君元、兒子廷元的新生領洗聖事,都在石牌聖體堂舉行,在我擔任教友傳教協進會會長一職的那段時光與滿神父關係最為密切。
我繼葛世良先生之後就任會長,當時國內經濟快速成長,教會順勢推行自養計劃,本堂自養基金由我存入文化學院實習銀行,換算成現在的說法,年利息高達 18 趴,且不必扣除所得稅,著實替本堂累積了不少基金,也看出我與神父間深厚的互信關係。
當時石牌算是新發展地區,教友來自四方,青年教友很多,小朋友不少,寒暑假兒童道理班,年年開課,期期爆滿,到處充滿了蓬勃朝氣,與時代環境密不可分。每逢聖誕節等大瞻禮本堂皆舉行大型摸彩、聚餐、表演活動,禮品由堂區工商界教友捐贈,充實堂內基金。青年會報佳音,遊唱到教友家裡去唱聖誕歌曲。某一年的聖誕節我在聖堂里搭舞台、打燈光、道具齊全的推出正式的、空前絕後的一次聖誕劇,演員全是本堂的成人教友,那次的演出非常成功,教友都很興奮,物換星移,很多人雖已離堂遷往他處,相信曾參與演出或是觀賞者都會永遠記住那個特別的聖誕節。
在我任職會長期間,還有件事值得一提,大家看到聖堂旁邊的聖文生兒童之家嗎?它的二樓是由當時所有教友家庭共同出資捐贈的,我們幾個區域幹部由神父陪同,挨家挨戶拜訪教友,依其能力寫下願意按月捐獻的數目,記得為期二年,真的好感謝教友們的愛心奉獻。
教會是教友現實世界的家,更是遊子精神世界的依托,本堂神父就是大家庭的家長,傳教協進會是個服務教友、協助神父的組織,我戲稱會長為副本堂,頗能展現大家庭的氣氛。時代改變,教會早已將傳教責任賦予教友,會長之下還有各個不同的善會,現任會長的職責比當年複雜辛苦的多了,不過原則永遠不變,神父主持聖事,會長操辦俗務,神父為主,會長為輔,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共同成就教會的大家庭。
平日彌撒 週一至週六 | 早上 7:00 |
主日彌撒 週日 | 上午 8:30 晚上 7:30 |
青年彌撒 (每月第三週日) | 晚上 7:30 |
西班牙語 主日彌撒 | 上午 11:30 |
聖心彌撒 (每月第一週週五) | 晚上 8:00 |
明供聖體 (每月第一週週五) | 下午3:00-8:00 |